【汗流浃背是什么意思】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环境下,大量出汗,汗水湿透了衣服。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的生理反应,也常用于表达一种情绪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汗流浃背 |
拼音 | hàn liú jiā bèi |
解释 | 形容非常劳累、紧张或天气炎热时,汗水湿透了背部和衣服。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君之行,动则有悔,言则无文,虽欲不悔,不可得也。故曰:‘汗流浃背,不能自已。’” |
用法 | 多用于描写人的身体状况或情绪状态,常作谓语、定语使用。 |
近义词 | 汗如雨下、大汗淋漓、汗珠直流 |
反义词 | 静若处子、冷若冰霜、不汗而热 |
二、使用场景
1. 工作或运动后
例如:他跑完五公里后,汗流浃背,整个人都湿透了。
2. 在高温环境中
例如:烈日下干活,大家都汗流浃背,难以忍受。
3. 紧张或害怕时
例如:面对老板的质问,他吓得汗流浃背,说不出话来。
三、情感与心理层面
虽然“汗流浃背”主要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,但在某些情境中,它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变化。比如,在考试前、演讲前或者面对重大挑战时,人们可能会因为紧张而汗流浃背,这说明他们内心正在经历一种强烈的情绪波动。
四、总结
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既可用于描述身体的出汗状态,也可用于表达情绪上的紧张或压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更准确地描绘一个人的状态,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。
小贴士: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因误用而造成理解偏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