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从军行七首其二原文】一、文章总结:
《从军行七首其二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第二首。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。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展现了边塞诗特有的苍凉与壮美。
诗中“青海长云暗雪山”一句,以宏大的自然景象为背景,渲染出边塞的荒凉与辽阔;“孤城遥望玉门关”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遥远与孤寂。后两句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则是全诗的高潮,表现出将士们誓死守卫边疆的决心与勇气。
整首诗结构紧凑,意象鲜明,既有对战争场面的描写,也有对战士精神的赞颂,充分体现了王昌龄在边塞诗创作上的艺术成就。
二、原文与解析表格:
句子 | 原文 | 解析 |
1 | 青海长云暗雪山 | 描写青海湖上乌云密布,遮蔽了远处的雪山,营造出边塞的苍茫与压抑氛围。 |
2 | 孤城遥望玉门关 | 写边塞的孤城远望玉门关,突出边地的偏远与将士的孤独感。 |
3 | 黄沙百战穿金甲 | 表现战士在黄沙中经历了无数次战斗,铠甲早已破损,体现战争的残酷与持久。 |
4 | 不破楼兰终不还 | 表达战士誓死守卫边疆、不战胜敌人决不回乡的决心,充满悲壮与豪情。 |
三、结语:
《从军行七首其二》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,不仅展现了唐代边塞风光的雄浑壮阔,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。它不仅是文学作品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值得后人细细品味与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