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为什么叫形而上学】“形而上学”是一个听起来既深奥又神秘的哲学术语。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,可能会觉得它与“玄学”或“神秘主义”有关,但实际上,“形而上学”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,有着明确的起源和含义。
一、为什么叫“形而上学”?
“形而上学”这一名称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《Metaphysics》(意为“物理学之后”)。这部书实际上是亚里士多德在研究自然哲学(即物理学)之后所写的另一部著作,因此被后人称为“物理学之后”的学问,也就是“形而上学”。
但“形而上学”这个中文译名并非直接来自希腊语,而是由日本学者西周在19世纪翻译西方哲学著作时创造的。他将“Metaphysics”翻译为“形而上学”,其中“形”指的是“现象”或“具体事物”,“上”则表示“超越”或“高于”。因此,“形而上学”可以理解为对“超越物质世界”的探讨。
二、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
形而上学主要关注的是世界的本质、存在的意义、时间与空间的关系、自由意志、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等问题。它试图回答一些最根本的哲学问题:
问题类型 | 举例说明 |
存在问题 | 什么是存在?世界是什么构成的? |
本体论 |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?现实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感知? |
世界观 | 宇宙是否有目的?宇宙的结构是什么? |
自由意志 | 人的行为是否受命运支配?是否存在自由选择? |
灵魂与身体 | 灵魂是否存在?意识与肉体的关系如何? |
三、形而上学的演变
- 古希腊时期:亚里士多德是形而上学的奠基人,他提出“第一哲学”来研究“存在本身”。
- 中世纪:托马斯·阿奎那将基督教神学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结合,发展出经院哲学。
- 近代:笛卡尔、康德等哲学家重新审视形而上学的合法性,康德认为形而上学必须建立在理性基础上。
- 现代:分析哲学兴起后,许多哲学家质疑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,认为它缺乏实证基础。
四、总结
“形而上学”之所以被称为“形而上学”,源于其研究对象是超越物理世界的现象和本质。它不是神秘主义,也不是迷信,而是对世界最根本问题的思考。虽然它的语言晦涩难懂,但它在哲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来源 | 源自亚里士多德的《Metaphysics》,意为“物理学之后” |
中文译名 | 由日本学者西周翻译,意为“超越现象的学问” |
核心问题 | 存在、本质、自由意志、灵魂与身体关系等 |
历史发展 | 古希腊→中世纪→近代→现代 |
实际意义 | 探索世界的本质与人类存在的意义 |
通过了解“形而上学”的来历和内容,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,它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学问,而是一种对世界进行深层思考的哲学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