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出处】一、
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。这句话原本是东汉时期名将班超在出使西域时所说,用来表达只有勇敢面对危险,才能获得成功或收获。
该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不经历艰险,就不能取得成就;也强调了冒险与收获之间的关系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也被引申为“不冒险就没有回报”的人生哲理。
以下是对该成语出处的详细说明,并结合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整理:
二、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 |
原文出处 | 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(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) |
意思 |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,就得不到小老虎。比喻不经历艰险,就不能取得成功。 |
出处原文背景 | 班超是东汉著名军事家和外交家,曾奉命出使西域。他在西域期间,敢于冒险,最终成功说服诸国归附汉朝。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,以实现目标。 |
相关典故 | 班超在西域时,面对敌对势力和恶劣环境,坚持不退缩,最终完成使命。 |
同义成语 | 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、敢作敢为 |
注意事项 | 此成语强调“冒险”与“收获”的关系,但并非鼓励盲目冒险,而是强调有准备的勇气。 |
三、结语:
“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不能畏惧困难,要敢于迎接挑战。同时,也要理性判断风险,做到有备而行,方能真正实现理想与抱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