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共戴天的意思解释】“不共戴天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仇恨极深,无法和解,甚至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敌对关系或极端的矛盾冲突,强调的是双方之间的对立情绪达到难以调和的程度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拼音 | 解释 |
不共戴天 | bù gòng dài tiān | 指彼此仇恨极深,不能共存于同一个天底下,形容敌对关系极其严重,无法调和。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子犯曰:‘吾与子谋之。’……‘臣愿为君死,不共戴天。’”
- 用法:多用于书面语,表示双方矛盾尖锐,无法和解。例如:“他与仇人之间不共戴天,誓要报仇雪恨。”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势不两立、水火不容、仇深似海 |
反义词 | 和睦相处、相安无事、冰释前嫌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历史故事 | 两国之间因领土争端,不共戴天,战争不断。 |
文学作品 | 两人曾是挚友,却因误会而变得不共戴天。 |
日常表达 | 他对那个背叛他的人,早已不共戴天。 |
五、总结
“不共戴天”是一个表达极端仇恨的成语,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因某种原因产生的深刻矛盾和对立情绪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夸张。它不仅适用于历史事件,也常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,用来描绘深刻的敌对关系。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不共戴天”的含义、用法及适用范围,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