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倜傥怎么读倜傥出自哪里呢】“倜傥”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,但一旦出现,往往让人好奇它的读音和出处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“倜傥”的读音、含义以及它的出处。
一、
“倜傥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潇洒、举止不拘一格,带有褒义色彩。其拼音为 tì tǎng,其中“倜”读作 tì(第四声),意为卓越、出众;“傥”读作 tǎng(第三声),有洒脱、不拘束的意思。
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如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等,多用于描述人物的气质与风范。如今,“倜傥”虽不如“潇洒”“风度翩翩”等词常用,但在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身影。
二、详细说明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倮傥 |
拼音 | tì tǎng |
注音符号 | ㄊㄧˋ ㄊㄤˇ |
字义解析 | - 倮(tì):卓越、超群 - 傥(tǎng):洒脱、不拘束 |
整体含义 | 形容人风度潇洒、举止大方、不拘小节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,形容人物气质 |
出处文献 | 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世说新语》等 |
现代用法 | 相对较少,多用于文学描写或赞美他人风度 |
三、出处举例
1.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
“朔文辞不逊,高自称誉,谓雄才大略,倜傥非常。”
——此处“倜傥”用来形容东方朔才华出众、与众不同。
2.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
“夫士之为人,不务修德,而欲以口舌取荣,是犹舍舟楫而涉江海,非其所能也。若夫倜傥之士,志在立功。”
——这里“倜傥”指有远大志向、不拘泥于世俗的人。
3. 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
“谢安年少时,性倜傥,有风流之姿。”
——用来形容谢安年轻时风度翩翩、洒脱不羁。
四、结语
“倜傥”一词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常见,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了解它的读音与出处,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,也能提升自身的语言修养。
如果你在阅读古籍或文学作品时遇到这个词,不妨多加留意,它往往蕴含着作者对人物的独特评价与欣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