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定海神针什么意思】“定海神针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原指神话中用来稳定大海的神针,后引申为在关键时刻起到稳定作用的重要事物或人物。它常用于比喻在复杂局面中起关键作用、能够稳定局势的人或事物。
一、
“定海神针”最早出自《西游记》中的描述,原本是东海龙宫中的神器,能镇压海浪、安定四海。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,用来形容在动荡、混乱或危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人物或事物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定海神针”可以指:
- 人:如领导者、专家、核心成员等,在关键时刻发挥稳定作用。
- 物:如某种技术、制度、政策等,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定。
这个词语带有褒义,强调的是“稳定”与“支撑”的意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定海神针 |
出处 | 《西游记》 |
原意 | 神话中用来镇压海浪、稳定大海的神针 |
引申义 | 在关键时刻起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|
使用场景 | 描述领导力、关键人物、重要制度等 |
词性 | 名词(也可作动词) |
褒贬色彩 | 褒义 |
近义词 | 中流砥柱、支柱、依靠 |
反义词 | 动荡、不稳定、动摇 |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人物类
- 公司在危机中,CEO就是团队的“定海神针”,带领大家走出困境。
2. 制度类
- 国家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“定海神针”,确保经济稳定增长。
3. 技术类
- 某项核心技术是公司发展的“定海神针”,支撑整个业务体系。
四、结语
“定海神针”不仅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“稳定力量”的高度概括。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,还是在现实生活里,它都象征着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,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,要找到那个能够带来稳定和希望的关键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