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得始终前一句】“方得始终”是一句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坚持到底、最终获得成功或圆满结局的含义。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它的完整出处和前一句是什么。
实际上,“方得始终”出自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,原文为: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在事情的结束阶段也能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对待,就不会失败。后来,人们将这句话简化为“方得始终”,意指只有坚持到底,才能取得圆满的结果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方得始终”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,而是对“慎终如始”的一种提炼与简化。因此,在正式语境中,应使用原句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”来表达其完整含义。
以下是关于“方得始终”及其出处的相关信息总结: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方得始终 |
出处 | 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 |
原文 | 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 |
意思 | 只有在结束时也像开始时一样谨慎,才能避免失败;强调坚持到底的重要性。 |
简化形式 | “方得始终”(现代常用说法) |
使用建议 | 在正式场合建议使用原句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”以体现准确性。 |
结语:
“方得始终”虽然简洁有力,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来源和本义。了解其背后的经典出处,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,也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