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】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。这句话原本是描述曹髦对司马昭的不满与警惕,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野心或目的已经昭然若揭,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来。
在历史语境中,“司马昭之心”指的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昭的篡位野心。他在掌握大权后,逐渐削弱了曹魏皇室的势力,最终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,建立晋朝。因此,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,也成为了后世用来形容权力斗争和政治野心的经典表达。
一、成语来源与背景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传》 |
原文 | 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” |
背景 | 曹魏末年,司马昭掌握实权,意图取代曹氏政权 |
意义 | 形容人的野心或目的已明显暴露 |
二、成语含义解析
词语 | 含义 |
司马昭 |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,后成为西晋奠基人 |
心 | 指的是他的野心、意图或真实目的 |
路人皆知 | 意思是连路过的人都知道,说明事情非常公开、明显 |
三、成语在现代的应用
场景 | 应用示例 |
政治领域 | 描述某领导人有明显的权力扩张意图 |
商业环境 | 指某公司或高管的动机已被外界察觉 |
日常交流 | 用于形容某人行为目的显而易见,无需多言 |
四、成语的延伸意义
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。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权力更迭的敏锐观察,也反映了人们对真相和公正的追求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要关注权力背后的动机,保持清醒的判断力。
五、总结
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现象。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隐秘动机,也表达了人们对真相的洞察力。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出处、含义及应用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,增强对社会现象的辨识能力。
总结点 | 内容 |
成语来源 | 《三国志》记载的历史事件 |
核心含义 | 表达对权力野心的公开揭露 |
现代应用 | 多用于政治、商业等场合 |
文化价值 | 反映历史智慧与现实警示 |
通过这种方式呈现,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不仅成为一个语言符号,更成为一种思考方式,引导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理性和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