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人说的糟糠之妻是什么意思】“糟糠之妻”是古代汉语中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在贫困或困难时期共同生活的妻子。这个词语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情感,也体现了古人对婚姻忠诚和同甘共苦的重视。
一、含义总结
“糟糠之妻”字面意思是“吃着粗劣食物的妻子”,引申为在贫穷艰难时一起生活、相互扶持的妻子。它强调的是夫妻之间在逆境中的感情和忠诚,是一种对伴侣深沉而持久的爱与责任。
二、来源与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宋弘传》 |
原文 | “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 |
解释 | 宋弘劝谏光武帝不要抛弃原配妻子,表示即使贫穷时的妻子也不应抛弃。 |
三、文化内涵
方面 | 内容 |
婚姻观 | 强调忠贞不渝、患难与共的婚姻关系 |
社会价值 | 在古代社会,被视为品德高尚的表现 |
现代意义 | 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困难时期不离不弃的伴侣 |
四、现代使用场景
场景 | 使用方式 |
表达感激 | “感谢你一直陪在我身边,真是我的糟糠之妻。” |
赞美伴侣 | “她是我人生中最坚实的后盾,真正的糟糠之妻。” |
文学作品 | 常见于诗词、小说中,象征爱情与忠诚 |
五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糟糠之妻”的关系 |
白头偕老 | 夫妻相守到老 | 相似,但更强调长久 |
忠贞不渝 | 忠诚坚定 | 更侧重情感态度 |
风雨同舟 | 共同面对困难 | 与“糟糠之妻”有相似之处 |
六、结语
“糟糠之妻”不仅是古代婚姻观念的体现,也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爱情、责任和忠诚的重要象征。它提醒人们,在人生的风雨中,真正值得珍惜的,往往是那些愿意与你同甘共苦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