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阳春白雪国语辞典】“阳春白雪”这一成语,源自古代的音乐文化,常用来形容高雅、深奥的艺术作品或事物。在国语辞典中,“阳春白雪”不仅是一个词语,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。本文将对“阳春白雪”的含义、来源、用法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演变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
“阳春白雪”最早出自《楚辞·宋玉对楚王问》,原指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雅乐曲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,用来比喻高雅、不被大众理解的艺术或思想。它与“下里巴人”相对,形成鲜明对比,反映了艺术欣赏中的层次差异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阳春白雪”常用于形容文学、艺术、音乐等领域中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,也用来比喻思想深邃、不易为人所理解的观点或理论。虽然其本义是高雅,但在某些语境中,也可能带有“脱离现实”或“曲高和寡”的意味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阳春白雪 |
出处 | 《楚辞·宋玉对楚王问》 |
原意 | 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雅乐曲,象征高雅艺术 |
引申义 | 比喻高雅、深奥的艺术作品或思想;也指难以被大众理解的内容 |
对比词 | 下里巴人(通俗、大众化的艺术)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文艺评论、学术讨论等场合,强调作品的高雅性与深度 |
文化意义 |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雅”与“俗”的区分 |
注意事项 |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为贬义或过于抽象的概念 |
三、结语
“阳春白雪”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艺术美的追求,也反映了社会阶层与文化品味之间的关系。在当代语境中,我们既要尊重其原有的高雅内涵,也要理性看待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。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