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优选问答 >

古人谈读书二则译文

2025-07-15 09:52:07

问题描述:

古人谈读书二则译文,急!求解答,求不沉贴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15 09:52:07

古人谈读书二则译文】在古代,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,更是一种修身养性、提升自我修养的途径。古人对读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,其中《古人谈读书二则》便是代表性的文章之一。本文通过两则古文,展现了古人对读书态度、方法及意义的思考。

一、原文与译文对照总结

原文 译文
第一则:《论语·为政》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孔子说:“只读书而不思考,就会迷惑而无所得;只空想而不读书,就会陷入危险。”
第二则: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
夫学者,所以求益耳。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忽长者,轻慢同列;人疾之如仇敌,恶之如鸱枭。
学习是为了求得好处。看到有人读了几十卷书,就自以为高人一等,看不起长辈,轻视同辈;人们对他像仇敌一样憎恨,像鸱枭一样厌恶。

二、

这两则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:

1. 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

这是孔子对学习方法的精辟总结。他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,二者缺一不可。如果只注重读书而忽视思考,就容易陷入迷茫;反之,若只空想而不读书,则可能走向偏颇或危险。这句话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与反思。

2. “夫学者,所以求益耳……”

这段出自《颜氏家训》,作者指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、提升自己。然而,有些人读书后却变得傲慢,看不起他人,最终遭到排斥。这反映出读书不仅要有知识积累,更要注重品德修养,避免因学问而滋生骄傲之心。

三、启示与思考

古人对读书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。他们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,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目的。读书不应只是形式上的积累,而应成为自我提升的工具。同时,读书也应与做人相结合,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

结语:

《古人谈读书二则》虽篇幅不长,但内容深刻,对我们今天的读书方式和学习态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愿我们能以古人为镜,端正读书态度,真正实现“读书明理,修身立德”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